1.关税与各国汇率
基本上大部分国家对美汇率都在升值,有点类似于所谓广场合约。。亲美类国家基本都是升值的,中国和日本越南澳大利亚会比较弱。但是其实从这块我不太能看明白到底是谈妥还是没有谈妥。
2.反内卷
关于反内卷,一方面过去的超额福利在被挤压,包括医师公,其实网络上的主流声音都是自己多么多么累。牛马。其实反内卷的另一面是实物回报不足,同时也卷过限度最后是劣币驱逐良币。大纲领不错,细节实施待看,因为一旦人们接受降价很难再去选择高价产品即使这样得到的东西质量更差。
3.叙事与实物回报、交易与边际力量
https://mp.weixin.qq.com/s/P7sKUTsF5tDWdyv7RpukjA
在修佬的播客里回顾了一些近期的事件,包括对于叙事和实物回报之类的看法。我觉得比较可取的地方在于叙事代表着pe,实物回报则是eps。交易层面的价格则是从边际力量来决定,所以叙事是一个短期内一部分人接受信息做出行动后决定的结果。结果是价格。意味着在市场中除了实物回报还需要看明白市场中的人在怎么想。主流想法是什么。
然后大致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方面,包括:1)eps增长的情况下ep衰减。(对应22-24年,股东层面有意释放回报)2)eps增长对应价格增长,pe不变。(预期以内的变化)3)当下则是eps增长不多但是流动性+预期乐观可能带来双击。当然实物回报普遍上看是更难获得的。
基于我们的准则仍然是要寻求实际回报再考虑预期的扩张。没有实际回报增长那其实和掏兜以及期货等无异,收益来源缺少一部分。追求长期的结构性叙事下的正确,短期叙事作为择时和逆向的辅助。
自从23年中下旬开始我开始关注叙事,先是罗伯特席勒的叙事经济学,但我认为我是没有懂,要说我什么时候开始懂了一点点,那得是到今年上半年摔了跟斗之后。虽然这块在短线操作之中使用比较多,但一直没有理解。直到我今天看到锦成盛的6月思考感到收获良多。
“无数经验教训告诉我们,研究金融市场的第一步,最好不要追逐宏大的故事,而是研究我们自己,我们所有这些普普通通的市场参与者构成的金融系统。
当我意识到这一点,然后又开始读一些交易员访谈录的时候,就更惊讶了。原来很多交易员其实都有这个共识,只不过杰出的买方普遍低调,请教的机会很少,更何况耳边全是卖方的大喇叭,让我错过了好多极富价值的提醒。例如Steven Drobny写过好几本交易员访谈录,其中有一次对一位新兴市场基金经理的访谈,提到他想找什么样的助手协助他做新兴市场的投资。第一类人,新闻记者出身的,因为这类人能告诉你很多实实在在的、在一线发生的故事。第二类人,熟悉本市场金融系统,尤其是银行系统的分析师,因为这些银行信贷系统能告诉你资金是怎么流动的。
用Paul Tutor Jones那句格言做一个总结:纷繁复杂的世界,其实只不过是一张资本流动图而已。
另外一个习惯是主动的走出去。这一点,商品期货研究员们尤其值得我们学习。优秀的商品研究员,一个月里可能有三周都在各地进行实地调研,只有一周回到办公室休整,并且向团队汇报调研成果。他们的核心工作绝不是坐在电脑前调数据,而是深入一线获取第一手市场信息。对交易员来说也是一样,考虑到我们需要了解形形色色各种参与者的状态和倾向,我们必须迈开腿,多跑多问,越是难以接触的参与者,越是要问。”
这或许就是我为什么觉得应该去学习和深入交易的原因。因为人的因素和叙事的因素对于利益获取同样重要。此外提到要了解市场上利益相关者和交易参与者的主要叙事和参与动机。识别叙事陷阱查缺补漏消灭风险点。在决策前作大量的部署和准备工作。
“Strats两三句话讲不透的交易策略,不值得Trader做”。最好的策略,其基础一定是极其简洁而清晰的,如果啰啰嗦嗦说了半天才能说明其经济故事,显然这个策略的条件太强了,也就是说这个经济故事适用面会非常窄,既然如此,市场容量、获利空间,都会非常有限。”-某种程度上叙事也需要足够简单或者说是唤起大家心中的潜意识才能广泛传播。太复杂理解程度太难则不利于传播。
1.比如当前黄金的一致性,一致看多。
2.泡泡马特在特定圈层(年轻女性)群体之中的极致传播-展示以及跟风欲的体现。
3.btc新高之际的无人问津和流量低下。
4.当前基于现实的悲惨从而导致对于未来以及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
5.叠纸游戏中女性的性缘幻想以及理想化自我(换装美丽公主类)幻想。
等等,这是我目前能够想到的叙事
4.现实-枣红狐狸
周末的时候在看枣红狐狸老师的旅行推文,真好。摘录几段:
“从历史上到当世,研究早期中期盛世的人也好,文献也好,都多,汗牛充栋;而研究晚期衰落时期的人也少,文献也少。这个符合逻辑,宏大叙事,精彩情节吸引观众,拿出来容易激发热议。而历史上真实的多数的无聊时间,大多数听的人都会昏昏欲睡。长脸的部分肯定乐意三番五次拿出来说,而很多最后自己都觉得晦气的,肯定能忽略就忽略,都不想有这样的记忆,即使亲历者可能都闭口不谈,宁可当作没发生过。而实际上,陈教授说:"拜占庭晚期是很漫长的。"所以对于真正想弄明白历史的人,肯定要有能力领悟那些“没有历史的历史”。”
“不过因为关注起陶瓷制品,有一件事情刷新了我原先的认知。原先谈起瓷器就想起景德镇,还有历史上的哥官汝定军五大窑,原本的印象里陶瓷奢侈品妥妥在中国景德镇。但现在知道目前国际顶级瓷器奢侈品牌都是在欧洲的,德国的梅森,英国的道尔顿等,包括那个做奢侈包的爱马仕做的瓷器都排得上名次,却没有来自中国的。芯片这种事情就算了,但瓷器这件事情怎么说都是我国的主场,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了。思维模式的影响作用是无巨细方方面面的,跟是否继承了一手好牌关系不大。”
@魔鬼不发芽: 建筑陶瓷领域也是一样,潮流的前端在欧洲,行业内影响力最大的展会是意大利的博洛尼亚陶瓷展,广东建陶产能形成初期,高端生产线基本来自于意大利萨克米和唯高两家,直到现在,国内一线建陶品牌,还通常会把使用了萨克米的压机、球磨机,写在一些场合的宣传材料上以突显自己的高端属性。
关于融入外国社交圈,其实不是融入圈子而是跟具体的人产生共鸣以及匹配,这点说的很好。还有一个关于历史思考的地方在于,国内人口总是剧烈爆发后衰减,但是欧洲人口呈现稳定增加态势,这或许是许多累积无法传承,被付诸一火炬后断代的原因之一。
5.内卷破解之法以及看北方的狼博文有感
https://xueqiu.com/7153156603/339970338?scene=1036&share_uid=8867556045
现在别瞎卷,最后市场会出清留下真正懂消费者的小而美的品牌(把自己做到无可替代吧)。熬和少犯错误应该是当下最好的选择。懂的不需要加杠杆,不懂的不能加杠杆。
6.对贝森特的研究(彭博对贝森特的采访)
短期不会因为现有利率加大长债投放?其实我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懂贝森特在想什么
7.游戏行业投资框架
然后基础学习了一下修老师关于游戏行业的看法。1)行业规模大,朝阳行业,创意行业,三张表好。
游戏行业的最佳战略是什么,或者说什么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公司:修佬提供了两条登天路:先从某品类的小作品做起来不断迭代和进步,做到该品类的顶级产品,最后甚至做出打破天花板级别的产品。2)有流量或者说有渠道,利用流量开始做发行或者联营,最后做自研且成功。
游戏行业近三五年有什么行业趋势?开放世界,搜打撤,副玩法,单机复兴。
该怎样做游戏行业的投资呢:可长拿的标的,结合中短期产品的驱动,长期alpha和短期alpha的结合。
相关标的:H(腾讯、网易、b站、金山软件、心动)A(华通、巨人、三七、完美、吉比特、神州泰岳)标的相对集中。有限,中大厂的变化少,比较好跟踪。
游戏行业属于需求特化(单人作坊也能一个大单品卖爆持续更新游戏,一个游戏赚几十万。上百万。就是一波流量,黑猴50亿元)非标,难以直接竞争和复制。我觉得这个行业确实可以长期跟。标的池子也相对有限。甚至可以关注美股,对于z时代也有天然的亲近感。
然后就是看修佬的雪球有点我觉得很有意思:项目跑出来是因为在有苗头和趋势的项目上再加投流的double kill而非半死不活疯狂投无用功,所谓浮盈加仓以及利润奔跑也是类似的逻辑我认为。
然后就是所谓夹头的一些原则:在当前我是理解的更深入了——最后还是熬,和少犯错误(对应的就是要理解自己过去犯了哪些错误从而避免。)
交易和趋势流派不犯大错的一个核心策略是及时止盈止损。
价投流派不犯大错的核心可能是不碰垃圾、不碰泰国,不懂不碰、要学会对很多涨幅脱敏(不是你的机会赚不到钱没关系)
当然很多事情是动态的,比如不懂可以学嘛,学后就懂了。
最近其实就陷在一个对涨幅应激的状态里面,赚不到钱可难受了。><看到这句话有被治愈到。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