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谈论一些没那么有用的东西吧,关于性别。以下观察和思考主要基于两大田野以及场景:废文(女性读者为主的免费文学网站)、某老师的微信听友群((前\现)男性金融狗vs年轻女性的爱、美、钱)。
必须得提前申明:每个性别都有傻逼也有大牛。观察部分仅我的“客观”所见,评论部分则是我的“主观”发挥。
1.废文:天然性别假设、末日应激
先说结论:我认为女性为主要用户的文学网站中,某些时刻会出现一种天然的假设,大家认为废文作为一个女性读者居多的地方,那么他自然而然应该偏袒女性(?可能观察并不准确),故而得出结论——一个不看文的男性在论坛里试图帮助女性那他的出发点一定会有问题。
大家可能只会认同:看文的“爱女”男,至少是女性友好男作者读者,思维和女人类似的,要么是女人故事里的男对象,要么是男同性恋。对于一个顺直男的包容程度不高,其实这是一种偏离现实的幻想。女人总是追求1v1深交,以及情感上的极致,男性则追求生理性快感,外观的喜欢以及socialhomo,社会意义兄弟情。这种天堑式的需求差异,导致男女中都各有一个部分相当丧,各有各的丧,无论是投射纸片人谷子上,还是挂逼打游戏鉴证搞黄色,都一样。
女称“普信楠”,男称“无孩爱猫女”,当然这只代表最极端的一部分。赛博世界对现实世界的表征意义并不大。而使用任何一种标签则意味着陷入任何一种他人的构建,我要自己创造自己的主体性和构建。
至于林三土那样的人完全是稀有动物,袁老师拿自己老公出来说男人可以称自己为女权主义者,忽略了这种个例对一般人而言可能意义极其微小。
如果是我:我会比较赞同TENGUSAN最新一期关于独眼矮子的访谈之第二期,他的老婆所说的,在显示框架下陷入妈妈和妻子的身份后,最好的是解决问题跳出一些建构,单纯去解决问题变得更好。这是个现实向的优化路径,虽然看起来很“爱男”。
所谓末日应激——则指的是末日下情绪的激化,仿佛一群动物的生存空间被压缩后,开始对歪解的任何刺激都杯弓蛇影,一方面是紧紧抱团,另外一方面是对任何潜在的威胁都做出很激烈的反应,就像末日来临一样,大家最终肯定不能聚集在一个地方再呆很久,而是要分散各个居留地或者到小型保护地去,所以我选择早点走。
2.微信群之男女分:泾渭分明的信息传播度以及侧重差别
关于日本文化、金融现状、宏观经济以及商业模式,男性探讨的更多。更关注如何赚钱以及商业模式的第一性原理,以及段子和深度思考。当然,这本身也是幸存者偏差,受众经过了一层筛选,而至于女性为主的群里,则关注消费、医美,如如何评价黄金及老铺。这在当下已经属于信息传播相当末尾的级别了。
3.QQ小画家群:一群普男对激男的围怼——这世界上还是正常男人多
应该都是90-00后的男画家为主的群里出现了一个激男(没错有激女就有激男,笑死),说有本事多看看b站,看看小红书上面多离谱。结果被00后的群主说,你信小红书那是完了,还有即将结婚和谈过多次恋爱的男生对这个谈恋爱之后认为女人都是拜金女婚姻就是女人合法骗钱的家伙进行一波狠怼,最后激男只剩下“懂得都懂”笑死。
观察世界还是蛮有趣的^^
Comments
Post a Comment